國企改革增動力 轉型升級再發力 科技創新激活力 催生發展新動能 生態文明勇作為 “綠色答卷”顯擔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把綠色發展理念全方位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實現企業運營與環境、社會和諧共生。 聚焦“雙碳”目標,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與陜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開展碳捕集、利用、貯藏研究,共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綜合示范項目,打造國內有色金屬行業示范化試驗平臺。10年來,所屬金鉬集團先后投資5.8億元對鉬冶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年減排二氧化硫上萬噸;為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累計投資4600余萬元,對金堆礦區2400余畝土地進行生態恢復治理。所屬陜西鋅業對原有黃甲鐵釩工藝進行改造,每年從浸出渣中回收銀40噸、金40公斤,生產電解銦20噸,每年消化廢渣10萬噸,減少鋅損失3500噸,脫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5000噸。漢中鋅業建成國內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鋅冶煉危廢渣綜合回收利用生產線,充分回收了廢渣中的有價金屬,處理后的廢渣作為水泥輔料出售,有效解決了危廢渣處置問題,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豐收。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以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為基本要求,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共贏,目前共擁有國家級綠色礦山5座。
踐行新發展理念 高質量項目強引領 項目優先,發展為要。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以“三新一高”為引領,將2022年確定為“高質量項目建設年”,按照“補鏈、延鏈、強鏈”的發展要求,圍繞陜西省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鏈布局謀劃了41個高質量項目,計劃投資195億元。其中,今年在建和計劃開工的實施類項目17個,合計投資約159.13億元。宇航級寬幅鈦合金板帶箔材建設和高品質鈦錠管型材生產線建設、年產3500噸粒狀多晶硅擴產和年產1500噸電子級硅烷氣充裝擴產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全釩液流電池、沿海超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年產8萬噸電子級粒狀多晶硅產業升級項目、年產15萬噸高純硅粉等項目年內開工建設;4N級高純鉬金屬制備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年產5萬噸寬幅大規模鎂板帶材等項目加快推進。 2022年集團計劃建成的宇航級寬幅鈦合金板帶箔材建設等5個高質量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營業收入約28億元;2023年計劃建成的全釩液流電池等5個高質量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營業收入約115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建成的年產8萬噸電子級粒狀多晶硅產業升級等建設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至少新增營業收入150億元。
社會責任扛在肩 國企擔當新作為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積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累計投入3.72億元建設產業幫扶項目22個,帶動8624戶群眾增收致富,累計投入消費幫扶資金2339萬元,2017年以來連續4年被評為“助力脫貧攻堅優秀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省級定點幫扶優秀企業”。此外,累計投入援藏資金6478萬元;向第十四屆全運會以及陜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分別提供贊助3000萬元,權屬企業陜西黃金集團以全品類特許運營商身份助力“十四運”。同時,在救災捐款、就業安置、減免中小微企業租金等方面積極作出貢獻。 爭做發展“排頭兵” 對標一流再出發 對標一流,奮楫爭先。按照陜西省“十四五”時期國資國企發展規劃要求,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明確了“國家關鍵稀貴金屬資源和材料的保障者”的企業定位,確立了“打造行業一流的、讓資源更有價值的稀貴金屬企業集團”的發展愿景,提出“141185”的戰略目標,重點圍繞鉬、鈦、釩、煤電鋁、鉛鋅、貴金屬、硅和生產性服務業8個產業板塊,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資本運營為抓手,推動業務規模和發展質量邁上新臺階。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秉承“凝聚、創新、奮發”的企業精神,產業報國、實業興國,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11月2日第12版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黨委宣傳部 宣